張廷青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獸醫學院動物臨床繁殖學博士
基伊埃(上海)牧業科技有限公司牛場顧問
中美學者,畢業于美國明蘇達州立大學,先后工作于廣州香滿樓奶牛場、美國CRI公司、飛鶴牧業克東牧場。
“牛臥下不起來了!”每當聽到如此焦急呼助,我的心弦亦立即緊繃如弓。在美國,在前蘇聯,在中國,我本人均曾親領自己的部屬積極救治過臥地不起病牛,總數超過數百頭。然而,經過一番竭盡全力的數日努力,面對束手無策的員工,我只得垂頭喪氣地在被動淘汰單上落下自己的簽名,這是大多數臥地不起奶牛的最后結局。對全球任何一位經驗豐富的奶牛臨床獸醫來說,奶牛臥地不起并不是什么好兆頭,令人頭痛,是對自己專業素養的挑戰。每每望著被車拉走送往屠宰的臥地不起奶牛,我總有一種負疚與敗陣的感覺,“難醫臥地牛,羞愧襲心頭”!南征北戰拜訪逾百家以上奶牛場,總有人提出“對產后臥地不起牛如何有效防治”這一問題。有鑒于此,結合自己經年診療奶牛不起癥的體會與國外最新相關文獻報道,撰文如下,以饗同道。
一、什么是奶牛臥地不起癥(Downer Cow)?
經產牛任何不明確實原因的臥地不起超過3小時統稱“奶牛臥地不起癥”。臥地不起但能匍匐爬行,很有可能自然痊愈,一般稱為“爬臥牛(Creepers)”。美國近25年來對超過3000個奶牛場約200000頭經產牛做的一項調研表明:奶牛臥地不起癥發病率約在1.2~2.1%之間;治愈率33%;淘汰率23%;死亡率44%。58%發生于產后第一天;24%與難產相關??傊?,奶牛臥地不起癥預后較差,大部分最終會被淘汰或死亡。同時,救治期間要花費許多人力、物力和藥品。
二、奶牛臥地不起癥不應與以下病癥混淆
以下病癥常易與臥地不起癥混淆:
1.產后低血鈣癥。
2.產后急性敗血性子宮炎。
3.圍產期急性毒血性乳房炎。
4.骨骼肌機能異常。
三、救治奶牛臥地不起癥的一般步驟
雖然多數奶牛臥地不起癥病例預后不良,但救治這些病例時仍應遵循下列步驟:
1.詢問病史、檢視患牛臥姿、外觀及其躺臥周圍環境。
(1)主要詢問是否最近分娩?分娩幾日?是頭胎牛還是經產牛?是否順產?助產時是否使用助產器?未使用助產器時幾人強力拉出犢牛?有無滑跌現象?等等。
(2)是否側臥?如發生側臥,一定要設法糾正成胸臥姿勢。否則會造成瘤胃鼓氣、瘤胃液被吞咽入氣管致異物性肺炎、壓迫橫隔致胸壓過高而呼吸困難等等。側臥時給予鈣制劑亦非常危險,往往造成心跳驟停而導致死亡。
(3)患牛是否精神委頓、反應漠然、頭低耳耷、眼瞼半閉、心率過速和微弱?如出現這些癥狀,應注意與低血鈣癥鑒別,這常常表明患牛得了急性敗血性子宮炎或急性毒血性乳房炎。
(4)是否無望嘗試站立?如地面過滑或躺臥在前沖受限制區域,患牛在試圖站立幾次
2.未成功后會造成其心理懼怕而不愿再嘗試站立。此時需將患牛移往開闊并且地面不滑松軟處。
3.假如患牛系最近分娩,一律首先給予鈣制劑,然后酌情補磷、鎂和鉀。
4.假如患牛系最近分娩,一律需要做陰道檢查,以判斷是否有另一頭未排出腐敗分解犢牛滯留子宮。
5.假如患牛系最近分娩,一律需要做直腸檢查,以判斷是否有骨盆骨折現象或急性敗血性子宮炎。
6.假如患牛處于圍產期,一律需要做乳房檢查,以判斷是否有急性毒血性乳房炎。
患牛躺臥處應鋪墊超過15厘米厚的褥草,并每隔2小時將患牛從一側翻換到另一側,以避免發生筋膜間隔綜合癥!
四、常見奶牛臥下不起綜合癥
1.低血鈣未及時處理(參見圖1)
圖1.產后低血鈣癥如不及時治療就會由胸臥姿勢轉為側臥姿勢,如超過6個小時發展為筋膜間隔綜合癥,即使補鈣也難于站立。如后肢呈劃槳活動,懼聲,應懷疑低血鎂癥或破傷風。
2.急性毒血性乳房炎(參見圖2、圖3和圖4)
圖2.極易與低血鈣癥混,但仔細檢查,可發現屬急性毒血性乳房炎。注意乳區下部發紺
圖4.乳汁呈淡血褐色,表明極可能為大腸桿菌乳房炎。
3.坐骨神經損傷(參見圖5和圖6)
圖5.坐骨神經的前分支為腓神經;后分支為脛神經。坐骨神經易損傷處:A點—胎犢通過骨盆腔時;C點—跗關節外表面在堅硬;地面反復摩擦時;D點—后肢后部做深部肌肉注射時。
圖6.在拴系牛舍堅硬地面分娩所致的坐骨神經損傷。
坐骨神經起源于第六腰椎和第一及第二骶骨,控制著膝關節的屈曲、跗關節的伸展、趾關節的屈曲和伸展。分娩時如胎犢過大、地面過硬無鋪墊褥草、強力拉出胎犢、產姿受限制(如拴系式牛舍)等等均會造成坐骨神經損傷。在后肢后部做深部肌肉注射也往往會損傷坐骨神經。臥床設計不合理并且表面太硬,奶牛躺臥休息過久,反復起立不成功并摩擦跗關節外表面時亦能使坐骨神經受損。
4.閉孔神經損傷(參見圖7)
圖7.典型的閉孔神經損傷臥姿。
閉孔神經損傷常與難產相關聯,多系強力拉出胎犢所致?;寂H缜嗤軤钆P姿,后肢可平伸至前肢腕關節處。
5.反復注射固醇類抗炎藥物而致臥地不起(參見圖8)
圖8.反復注射固醇類抗炎藥物致低血鉀癥而使奶牛臥地不起。
分娩牛因發生各種炎癥而常常需使用固醇類抗炎藥物,但嚴禁超過2次。如反復注射往往可致低血鉀癥而使患牛臥地不起,此時即使口服或靜注補鉀藥亦難奏效,最后只得淘汰?,F在已有市售的非固醇類抗炎藥物,此類藥物反復注射不會引起低血鉀癥,讀者應積極采用。
6.地面過滑致后肢分劈而是內收肌損傷或股骨頭脫臼及骨折(參見圖9)。
圖9.內收肌損傷或股骨頭脫臼。注意跗關節之上大腿處的折痕。
在未很好制作防滑溝槽水泥地面的牛舍常見此類患牛。對內收肌損傷者,加強護理或可痊愈。但對股骨頭脫臼(因圓韌帶已經斷裂)或骨折者,救治幾無任何希望。
7.長骨骨折(參見圖10)
圖10.長骨骨折。注意腫脹非常明顯。
各種意外??赡茉斐砷L骨骨折,如滑跌入糞溝、裝卸車、狂跑猛拐突然滑倒等等?;寂L弁磩×?,患部極度腫脹,觸摸有捻發音。
8.無前沖區域而無法起立(參見圖11)
圖11.無前沖區域而無法起立。
有時將奶牛置于墻角或距墻壁太近,因缺乏前沖區域而致起立不能,此時即使鋪墊厚褥草也難解決問題。
9.筋膜間隙綜合癥(Compartment Syndrome;參見圖12)
圖12.筋膜間隔綜合癥。注意上部肌;肉呈正常肉紅色;下部肌肉呈異常蒼白色。
奶牛臥地不起后,如不定時翻轉,大概只有6個小時的救治時間。否則,就會繼發筋膜間隔綜合癥。該綜合癥系指在長期躺臥壓迫下致局部動脈充血不足和靜脈回流不暢,從而造成肌肉和神經缺血、缺氧和營養物質,最終導致該處功能完全缺失。觸摸患部可感覺肌肉非常堅硬。如救治一段時間仍不能站立,應考慮及早淘汰。如能站立,應采用開放創方法將壞死肌肉和組織切除。
五、輔助站立
如患牛意欲起立,應主動輔助其站立。在這種情況下,輔助站立大約71%有效。常用輔助站立方法有三種:使用髖結節吊環(參見圖13);使用腹底充氣囊(參見圖14);使用水箱注水漂浮。這三種方法中,以腹底充氣囊效果最佳。其輔助站立確實,應激少,同時也比較清潔,但國內目前尚未開發和引進。
圖13.使用髖結節吊環輔助患牛站立
圖14:使用腹底氣囊充氣輔助患牛站立。
六、如何護理?
(1)盡量及早糾正側臥!
(2)牢記6小時“黃金時間”!
奶牛臥地不起后,僅留下6小時時間可做有效救治。
(3)適時合理用藥!
全身給予抗菌素3日以上,并適時注射能量藥和非固醇抗炎藥物;使用固醇類藥物不可超過2次。
(4)移入松軟、地表面摩擦力強的區域(參見圖15)。
圖15.坐骨神經損傷患牛移入土質地面后立即嘗試站立。
一般情況下,當將患牛移入開闊土質地面,患牛均會嘗試起立。
(5)提供充足新鮮飼料和飲水(參見圖16)。
圖16.給患牛提供充足新鮮飲水和飼料。
對臥地不起患牛應提供新鮮飼料和飲水以維持其正常生命,隨著病程進展,如精神活潑和采食積極,終有一日患牛會站立起來。
七、其它原因所致的奶牛臥下不起癥
奶牛臥下不起癥還有許多其它原因,現列下表供讀者參考。
1.骨折
(1)左/右后腿骨折。
(2)跗關節和膝關節骨折。
(3)股骨骨折。
(4)腕骨骨折。
(5)尺骨骨折。
(6)左/右前腿骨折。
(7)脛骨骨折。
(8)脊柱骨折。
(9)胸骨骨折。
(10)腰椎骨折。
(11)盆骨骨折。
2.神經損傷
(1)繞神經麻痹。
(2)腓神經麻痹。
(3)脛神經麻痹。
3.疾病
(1)子宮脫出。
(2)子宮扭轉。
(3)產后陰道和直腸脫出。
(4)子宮撕傷。
(5)子宮破裂。
(6)腹膜炎。
(7)毒血癥。
(8)腸扭轉。
(9)腸破裂。
(10)右側真胃移位。
(11)肝膿腫。
(12)腹股溝破裂。
(13)創傷性網胃炎和心包炎。
(14)梭狀桿菌感染。
(15)胸膜炎。
(16)急性肺炎。
(17)尿結石。
(18)尿毒癥。
(19)極度高燒。
(20)多發性淋巴瘤。
(21)采食精料過多。
(22)膿毒血癥。
(23)膿毒性關節炎。
(24)菌血癥。
(25)脊柱膿腫。
(26)盲腸扭轉和變位。
(27)腎盂腎炎。
(28)腎膿腫。
(29)迷走神經損傷。
(30)放線菌病。
(31)真胃破裂。
(32)胎水過多。
(33)肺膿腫破裂。
(34)貧血。
(35)股骨頭脫臼。
(36)膝交叉韌帶斷裂。
(37)恥前腱斷裂。
八、預防
要完全避免奶牛臥地不起癥幾乎沒有可能,但可通過以下預防措施有效減少之。
1.水泥地面防滑槽一定要按正確標準制作并打磨棱角。
2.產欄相對寬敞,褥草厚軟,并且地面應防滑。
3.助產用力適度,不可過強,一般不要超過4人。
4.任何臥地不起癥發生后必須立即救治,絕對不可拖宕至6小時后,以避免筋膜間隙綜合癥。
5.慎用固醇類抗炎藥物。
九、結語
對奶牛臥地不起癥來說,由于其發病原因復雜,救治措施有限,謹此希望大家記住以下二十四個字:嚴峻考驗,預后不佳;診斷準確,護理及時,用藥合理,協助站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