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需要根據各自特定牧場的實際情況,確定所需分出的牛群數和每群的大小。最小的牛群數包括泌乳牛和干奶牛兩個群體。
干奶牛又分為兩個群,即干奶前期牛和圍產牛(產前14~21天)。這樣既做到飼喂好干奶前期牛,又兼顧圍產牛的營養和監護需要。
根據牧場的實際情況,泌乳牛群可以分為1~4個群??偱H汉苄〉哪翀?,一般分群數少。分群多會增加工作量??傄幠T?00~400頭以上的牧場,泌乳牛就需要分為多個群。每群的頭數控制在80~120頭之內,便于減少牛只個體間的社會等級沖突。擠奶廳的流轉速度要和牛群的大小相匹配。需要保證在擠奶時,牛在奶廳停留時間不超過1小時。牛舍設計類型、每個欄的臥床數和采食道長度、牛群往來擠奶廳所需的時間長度,擠奶次數、需要飼喂的牛群數、通風都是分為多少個群和每個群體大小的決定因素。需要保證每頭牛最少有60厘米的采食空間。當牛舍過載時,每欄飼養牛頭數最多不能超過理論存欄量的115%。
1 為什么這些牛需要歸為一個群體
根據牛只的個體因素,將其歸為一類,這些因素具體包括:產奶量、脂肪校正乳產量(FCM)、泌乳天數、體況評分、繁殖狀態、所需能量濃度、所需蛋白濃度、胎次、牛舍的承載率、個體間的社會等級沖突等。通常優先考慮的是產奶量和泌乳天數這兩個因素。胎次、體況評分、繁殖狀態等因素也越來越多的被作為分群標準因素引入。
2 分群的具體方法
2.1 單一日糧分群法
在單一日糧飼喂模式下,任何泌乳階段的牛都只分為一個群,飼喂同一種日糧。這在拴系飼養的牧場很受歡迎,因為程序簡單,并且免去了牛只轉群的麻煩。通常日糧營養水平設計為31~40千克奶量,或者比牛群平均的奶量水平高30%~35%。在具有補飼條件的牧場,可以設定一個基礎產量水平,對產量高于基礎產量水平的牛群進行適當的補飼。在此設定的基礎產量水平應該在牛群平均產量的15%~20%以上。
通常所有的精料都包含在基礎日糧中,只是對高產牛補飼過瘤胃蛋白。也可針對泌乳早期的牛群補飼其他營養添加劑或者瘤胃鈍化脂肪以補充能量。單一日糧飼喂方案必須正確執行,否則會產生不良后果。對于平均產量很高的牛群,執行單一日糧飼喂方案就容易很多。當整群牛的產量水平都很高時,產奶后期的牛就需要額外的營養來補充損失的體況,而初產牛則需要滿足高營養濃度來滿足高產量。為了確保單一日糧飼喂方案長期執行,牧場主必須有決心及時淘汰低產牛。低產牛易于在泌乳后期體況超標。努力做到高繁殖率是高淘汰率的前提。由于日糧營養水平高,該飼喂方式飼料成本一般高于其他方式。但同時也帶來額外奶量和減少工作量的益處。
2.2 頭胎牛群
將頭胎牛單獨飼養是分群常用的規則。頭胎牛由于體型尚小,不能和體型較大的經產牛相抗衡,易導致采食不足。通過將頭胎牛集群,可以減小牛只個體間的社會等級沖突和其他負面影響。頭胎牛在泌乳同時需要繼續生長,這樣就需要較高的營養水平來同時滿足生長和泌乳這兩種需求。雖然在許多牧場對頭胎和經產牛飼喂同樣的日糧,但僅僅為了減少個體沖突,也是需要分開的。頭胎牛通常在整個泌乳期都單獨飼養。對于體型小或膽小溫馴的經產牛也可和頭胎?;祓B。
2.3 初產牛
在牛群足夠大時,將初產牛單獨飼養,是非常成功的方法。這個群指的是產后6周以內的牛。這個階段牛的干物質采食量較低,需要較高營養濃度的日糧來支撐迅速上升的奶量。少量的干草(1~3千克每頭每天)可以提供牛只足夠的有效纖維,刺激提高牛只的采食量,來預防真胃扭轉。產后是牛只最易發病的時期,包括移胃、低血鈣、酮病、胎衣不下等,將初產牛集群便于觀察和治療。不論是頭胎或經產初產牛都需要足夠的關注和圈舍空間。
2.4 體況過肥牛
這個群體包括體況過肥,但遺傳品質高或者產量高,而不打算淘汰牛只。也可包括兩周之內計劃干奶的高產牛,用來降低產量,從而減少干奶后發病。這個日糧應該含有大量的飼草,使日成本盡可能低。
圖1是一個大型牧場典型的分群示意圖,其中包括初產群和頭胎牛群。經產牛群又可以根據產量分為多個群,以提高飼料利用率。
圖1 大牧場成母牛分群示意圖1(注:1假設每月有8%~9%的牛產犢;2低產牛群用來飼養過肥牛只,或者因為某些原因造成整群中有10%~20%的牛低產,需要分開飼養。)
圖2是另一種常用的分群方案。在產后45天以內的牛只統一飼喂初產料。在此之后將牛分為高產和低產牛。只有瘦牛和肥??梢愿鶕闆r調整,否則整個泌乳期不調群。
圖2 大牧場成母牛分群示意圖2
2.5 轉群
通常在牛只從一個群轉入另一個群之后,牛只都需要一些時間來適應新的社會環境。這個期間牛的休息和采食都減少,出現應激。另外由于兩個群的日糧不同,導致產量下降明顯。這使得很多牧場主不愿意分出更多的群和轉群。通過以下措施可以減少轉群帶來的各種影響:盡量一次轉一小群牛,不要單個牛調群;每個月只調群一次;只轉產量低于將要轉入群體水平值5千克以下的牛只;對于頭胎牛,應該低于5~10千克以下時才轉群;在轉出和轉入兩個群之間的日糧能量濃度相差不應該超過15%。蛋白相差不應該超過10%;盡可能將頭胎牛和經產牛在整個泌乳期都分開;在有其他應激比如換配方,天氣劇烈變化,或其他健康問題存在時,不要轉群。
2.6 超前因子
在牛只分群之后,需要根據每個群的產量水平來決定日糧的營養水平。不能以某群牛的平均產量來設計日糧的營養水平,這樣會使群中的高產牛營養不足。記住,總是需要以一個群中高產牛的平均水平來設計日糧營養水平。即在群體平均的水平上上浮一定的比例,或者制定出一個超前因子,這樣可以保證群中高產牛的營養需要。
2.7 拴系式牛舍分群方案
前文提過,不管是否補飼精料,單一日糧分群法在拴系式牧場中越來越普遍。但是這里還有另外一種方法,可以使經營者不用轉群就能實現分群飼喂。在同一個群中飼喂2~3種日糧,需要將日糧配送給需要的牛只。這種方法在牛槽間有隔欄時效果最好,可以防止相互搶食。給牛佩戴不同色彩的標識帶可以區分其需要的日糧種類。另一種方案是給所有的牛都飼喂一個基礎日糧,但給高產牛補飼部分更高濃度的TMR料。這樣做需要額外的人工成本。
最后,各個牧場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采取哪種分群方案,以做到效益最大化。